垃圾 THE END OF JOURNEY
劉彥成
有形的耗廢稱之為垃圾,無形的耗廢則稱之為犧牲。當物件、動物或人類變成無用的「垃圾」時,卻又不見得是終點。
萬物終會消逝。那意義究竟到底是什麼?其實撇除那些意義時,可能才真正會覺得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不如讓大家都先撇開其他的重要的事情,望向空失。《垃圾》期待為觀眾呈現一次平凡又普通的過程,之於開始與結束之間,滿是一種渾沌。在生命的過程中,總是感覺到一種無奈、無所適從,但當時間到了,太陽還是會昇起、會落下。
《垃圾》由兩廳院新點子系列「微舞作」委託創作。最初想像的意象是:人類生活表面顯得便利,但實質上無論是對於環境或其他物種甚至人類本身,到底產生了多少的傷害,這何嘗不是一種獻祭呢?生活中常見的一次性用品,如用於包裝或保鮮的塑膠,在成為垃圾前,曾帶給人類生命助益。我們因為追求便利而製造出髒亂、混亂,我們是不是正在拿自己的未來作為今日我們活著的祭品?
從獻祭與犧牲的意義,進而思考空失與徒勞。《垃圾》的創作形式是一種減法,不是往常的加法或乘法。創作時不斷思考到底有什麼是多餘的,什麼是必須要刪除的。為此,時時斟酌步伐、測量距離、計較呼吸。空失形成作品的核心。從結構之中除去厚重的部分,成為輕量的結構,而去情境化所形成的破碎,成為結構中的一部分,一種不連續的連續。
首演: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委託製作。2018年6月15日於實驗劇場首演。
Credit:
創作暨聲音設計:劉彥成 | 演出者:田孝慈、劉彥成 | 構作顧問:李銘宸 | 燈光設計:何定宗 | 服裝設計:林彥融
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精煉且句句戳中要害的編舞結構清楚指向他以劇場思考人生後所要傳達的批判性...」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 樊香君:
「精煉且句句戳中要害的編舞結構清楚指向他以劇場思考人生後所要傳達的批判性。舞台般的木棧板上,發生的一切終究如垃圾與無味的身體一樣徒然。兩位舞者在堆高的木棧板舞台上,微微舞動、俾倪一切,告訴我們這就是他眼中的真實。」
ARTALKS:
「對《春之祭》中春天與死亡間的荒謬,找到平衡與解套的幽默...」ARTALKS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劉彥成企圖以肢體找出二元對立之間幽微的可能與存在,從垃圾的有用與無用,到犧牲的價值有用還是無用 … 行在水窮處的靈光乍現,以動作上的突梯來創造荒謬,也許是彥成對《春之祭》中春天與死亡間的荒謬,找到平衡與解套的幽默。」